九原城內,冒頓住在這裡。
這天,數名騎兵帶著一輛馬車從東邊而來,進入九原城。
馬車裡面,正是趙國使臣蒯徹。
對於趙國使臣再次前來,冒頓已猜到了意圖,把官員召集起來,公開接見使臣。
“趙國使臣蒯徹,見過匈奴單于。”
蒯徹行作揖禮後,再掃視現場一遍。
跟上次來見冒頓時,人還是那批人,只是現在情況不同了,匈奴官員不像上次那樣有明顯的傲氣。
冒頓道:“趙國使臣來見本單于,有什麼事?”
旁邊的翻譯,把話翻譯給蒯徹。
蒯徹道:“皇帝陛下派本使來見單于,目的跟上次一樣,趙國與匈奴聯合對付秦國,以匈奴所缺之物交換匈奴戰馬。”
他話說完後,在場匈奴官員中,仍然有些人反對,只是不像第一次出使匈奴時那般狂傲。
冒頓道:“如果趙國能答應匈奴條件,匈奴便答應趙國請求。”
蒯徹心中一喜,看來有戲了,先讓匈奴嚐到苦頭,果然不一樣了。
他說道:“請單于明言。”
冒頓道:“趙國需派出最好的工匠到這邊來,把鑄鐵、打鐵之法教會匈奴人。”
作戰失利後,冒頓更冷靜地思考趙國的提議,本身雙方相互交易能雙贏,要是能把鍊鐵技藝學好,跟趙國的合作就更有價值。
蒯徹心道:冒頓提出這個條件,還真夠精明的,匈奴人弓馬嫻熟,但是近戰兵器卻不太行,要是學得鑄鐵之法,如虎添翼。
隨即,蒯徹表示,對於這個要求,他做不了主,需要回去稟報皇帝。
十二月底,邯鄲。
出使匈奴回來的蒯徹,把冒頓的條件稟報趙歇。
趙歇跟李左車、張耳、陳餘商量後,決定答應冒頓的要求。
趙歇又再跟臣子們商量好,需要換取的良馬數量。
確定了跟匈奴合作後,還有交換物品的具體細節。
比如,分別需要用多少的鹽、布匹換取一匹馬,價格要詳細談好。
同時,派人分別前往韓國、齊國,告之談判結果。
劉邦和張良得知後,都大為高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