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月中時朕曾在此處見過你兄長。”
許箬:“能得陛下青眼,是家兄之幸。”
天家翻開許箬的墨義卷,道:“你兵法兵防皆是上乘,墨義是優等中的頭名。方才所作的這首律詩也頗為規整,朕聽聞你師從葉遷,便考教你一道難的。”
“是。”許箬恭敬回道。
天家道:“臯陶曰,‘宥過無大,刑故無小;罪疑惟輕,功疑惟重;與其殺不辜,寧失不經。’你有何解?”
許箬略思考過,答:“此句出自《尚書·大禹謨》。學生以為,可以賞,可以無賞,賞之過乎仁;可以罰,可以無罰,罰之過乎義。過乎仁,不失為君子;過乎義,則流而入於忍人。[3]”
“于軍中如何?”天家追問。
“以《春秋》之義,立法貴嚴,責人貴寬。”許箬想了想,又補充道,“但戰時需用重典。”
“你可願去往軍中?”天家問道。
許箬答:“學生應考武舉,為的便是去軍中效力。”
天家道:“往年總有考生如此說,可最終往軍中去的不過十之一二。”
許箬躬身:“學生應考武選並非投機。學生願以先祖起誓,國境一日不安,一日不會解甲。”
天家聽言一愣,緩緩道:“覃老將軍亦曾對朕說過這話。”
“先師大義,學生願追隨先師,護仲淵國境安穩。”
天家思索片刻,道:“進士一甲第一名,臨越府許箬,授內殿承製,入殿前司為都巡檢司指使。”
“謝陛下。”許箬跪地叩首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注:
[1]武選考核標準參考北宋元豐元年所立《大小使臣試弓馬藝業出官法》,但武選過程有私設。
[2]許箬殿試詩《樂通神明》是宋代範祖禹殿試所作。全詩為:
世治興和樂,陽來符正聲。純能格天地,幽可逮神明。協氣流無外,靈心識太平。九歌人鬼享,八變地祗迎。翕縱多祥集,欣歡萬祉生。須知勳德大,聖作掩英莖。
[3]出自蘇軾《刑賞忠厚之至論》,是蘇軾在仁宗嘉祐二年省試時所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