梧桐雖然把大部分的所知都說了出來,但他還是保留一部分密秘,例如趙星海與林月的真實身份。
建國初幾年,國內還算是比較平靜,雖然大革命浪潮席捲全國,但也只是一到兩年的時間,接著就又平靜了。
赤陽從建校到戰爭開始,先後大概經歷了十六七年,學生也由當初的四五十人,增長到現在的二三百人,算得上是當時規模較大的學校了。
在當時,似乎每個讀書人都想著救百姓於水火之中,救祖國於危難之際。
知識救國與參戰救國是當時的兩大救國之道。
知識救國包括用文章、歌曲、戲劇等文藝作品激勵人們的救國熱情,或是研究科學,以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為目的。
參戰救國就比較簡單理解就了,就是奔赴於戰場,扛著槍炮、大刀和長矛,用身軀抗擊外來侵略者。
讓他們知道認識到,一個國家,一個民族,可以被消滅,但不可能被打倒。
總之,無論是哪一種救國方式,都是一個民族覺醒的表現。
民國二十六年,一座石橋見證了一場曠世大戰的伊始。
此後,戰爭的浪潮席捲了全國,不久後,席捲了全世界。
面對侵略者的無恥行徑,章校長怒斥其中的卑鄙與無恥。
年過半百的章校長帶領大部分學校師生,在大街上游行示威,但遭到日偽軍的鎮壓,他同數十名師生被捕入獄,最後絕食而終,享年55歲。
數十年的時間,當初的那幾棵梧桐樹都有了蔭,空地不再像當初那麼空。
有蔭的就有二三十棵,有兩米左右的有三四十棵,除此之外還有數十棵剛栽種的。
梧桐站在最壯實的梧桐樹下,那是他的本體。
只要有風掠過,桐葉就會從他的頭頂落下,在過他的身邊後,落到地上,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腐蝕後,它將化作養料,再次被桐樹的根所吸收,再次成為它的部分。
梧桐知道,那個把它他從碎石堆中抗出,為他找一個新家的人,已經永遠地離開了他。
這其中,連一句“再見”也沒有,就無聲無息地走了。
一隻小小的螞蟻在樹下徘徊,希望能找到食物,好呼叫夥伴來搬回巢xue之中,這樣大家夥就不用挨餓了。
就在它還在努力尋找食物時,從天而降的“水滴”差點將它拍扁,但還好那“水滴”只是從它的觸角尖經過,之後便迅速在地面上鋪開,接著沒入泥土之中。
還好,只是虛驚一場。
螞蟻稍體鬆了口氣。
但它還沒來得及高興,就被“水滴”與地面撞擊,所爆發出的“強大沖去波”,彈飛到了一旁。
它晃晃腦袋,十分納悶,它也沒感受到要下雨啊。
但兩次的“攻擊”使它覺得這是一個十分危險之地,所以它很快便放棄了在此處尋找食物的想法。
梧桐忍住悲痛,拭去了眼角的淚花。
靈誕出之初,會繼承根本體的記憶,同時學習能也比普通人強上許多。
最初的時候,梧桐並不懂得表達情感,所以整天都面無表情的,章枝長見了就總說:“別整天都這麼無表情的,多笑笑,對身體也有好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