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巨在那份奏章上的坊場河渡,趙頊全部說出來了。
其實在史上,這個制度同樣也在吵,反正實行一項就吵一項。
但真實的,這項制度爭議最少,弊端也最少。
所以王巨讓趙頊先行丟擲來。
落實下去再說吧。
但那份奏章上還有,包括許多裁兵強兵策略,淘汰官員策略。
然而官員暫時不能動,這一動非得會吵,因此王巨在奏章裡進勸,讓趙頊先行將這一部分執行下去。
不僅為了緩解財政困難,也是為了鞏固皇權威信。為什麼讓文彥博領手裁兵,文彥博會立即同意,這是一個秘密,道理實際是一樣。不完全是功勞,西府由韓琦之手,許多權利被東府剝奪。只要文彥博領手裁兵,這些權利就會陸續被收回來。加上他本來對裁兵不反感,所以王巨料定文彥博會配合。
可能當時趙頊看了後,不大相信,但經過倒韓一事後,他才意會到這個皇權威信的苦澀。
大家開始商議。
在青苗法未出來之前,又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,它們確實又是良策,大家還是很贊成的。於是一項項具體的條款迅速決策出來,又化成了詔令。
包括司馬光在內,也插了幾句嘴。這幾乎是宋朝最心齊的一次行動,兩府宰執,三司幾個大佬,知諫院與御史臺兩個大佬,兩制官員。
王巨心中長出了一口氣,只要能執行,宋朝會變得更好。做為私人,這次的執行,那無疑會為他帶來一道道美麗耀眼的光環。
從早上大夥兒一直商議到下午。連續出來十幾道詔令,大家才散去。
走了出來,王珪說道:“小王巨。做得不錯。”
他心中也惋惜啊,當初捉婿捉得有些馬虎。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小傢伙成長得這麼快,未來不可限量啊。這一想,心中那個悔啊。
“王公,不敢當。”
“好好做,公道自在人心,”王珪含糊地說了一句。
實際這句話頗有含意的,意思是說老夫看好你,以後有事。老夫說不定也會罩著你,這與蔡挺一樣,大家都在找幫手。
王巨會意,躬身說道:“下官謝過王公。”
“小小年紀,玲瓏心思,”王珪哈哈一樂,笑著上前走了。
王巨回到驛館。
黃良問道:“子安,安否?”
“還好,”王巨說道。這個還好,得感謝趙念奴。由她搭上了趙頊這條線,趙頊庇護。若非如此,自己蒙在谷中。司馬光猛然發作,自己那就悲催了。
因此王巨又說道:“只能說第一關過去了,以後說不定還會有麻煩。”
若是因為自己推動,嵬名山兄弟不投降呢?若是韓琦不去陝西呢?那麼即便王安石來到京城,司馬光還能抽調精力專心對付自己。
當真憑藉自己現在的小胳膊小腿的,能抗住司馬光一波波攻擊。
…………
趙頊興奮莫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