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竊竊私語又起。
“說到珍珠,我才想起一事。”
那人說:“你們可知南順百年之前如何立國?”
“知道就快講,何必賣這個關子?是少你一口水還是缺你一口面?一句話要緩個三段說。”
於是快講。
“這事還要扯到南齊。其實南齊和南順算是一家。南順的開國國母元氏,原本是南齊的開國皇后。史上尊稱元后。並非與南順國母同姓,而是同一人。”
“那為何?”
“少年夫妻,共患難容易,可是無法共享福。那元后原本是珠寶商人的女兒,愛上一個只有一顆珍珠的採珠少年。執意下嫁。那女兒帶著她九十九顆珍珠的嫁妝那個姓朱的採珠少年。一加九十九,合成了十全十美的圓滿。那採珠的少年果然並非池中物,多年後,用那一百顆珍珠建了南齊國,合併了隔相江以南的土地。成為一代帝王。是為元順帝。”
“採珠少年並未忘記髮妻之功,立了髮妻為皇后。可是幾年後,元順帝卻愛上了一個少女。在不惑之年的時候,封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為美人,再做了妃,再到貴妃。極盡寵愛,無可匹敵。”
“男人三妻四妾並不是稀罕事,何況那是皇帝。倒也沒什麼。莫非那元順帝為了這個美人,還要廢棄皇后不成?”
“自然沒有。不過是皇后休了元順帝。”
帳中又傳出壓抑不住的驚呼聲,有人說:“這未免也太離奇了吧?自古有夫休妻,公主休駙馬。從來沒有聽說過,皇后休掉皇帝的。”
不過也有人在這樣一片稱奇中感慨道:“能為人不為,這元后果然是一奇女子。”
這樣的話也引來不少的贊同。元朗在帳外想,若是被休的是他們,只怕也不會如此淡然。到底是道聽途說之事,和那些在茶館中聽書看曲的閒人沒什麼兩樣的心態。
那人繼續說:“你可知元順二字由來?元便是元后的姓氏,順是採珠少年的字,元順帝,尊名朱順。”
那人故意在此處停下,又是響起一片嘆息。
有人說:“還有這意思。”
那人繼續說:“元順二字,象徵夫妻恩愛,白首不離。而元順帝卻未被初心。元后這樣的女子,豈非常人?自然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。”
此時有人又說:“那,再想一想,南順......元后休夫後再建鄰國,取名卻是用了棄夫的字。這樣細思一番,實在是令人唏噓。元后深情,可以想見。”
這又是一番感慨聲音響起。
一朝皇后,開國國母,又痴情如斯。在已經知道夫君的心不在自己身上之後,一則沒有忍氣吞聲,二則也沒有尋死覓活,而是極其尊嚴端莊的寫下一紙休書成全了所愛之人。離開,再不想見。同時也沒有如坊間那些無趣說書那般尋個地方了度餘生,而是重新建國,以你之名,冠我之之姓。這樣痴情,又不俗的女子。
這實在........令人啞口無言,不知從何處開始感嘆。
“這個故事,是不是比尋常坊間說書的內容要有趣很多?”
元朗猛然回頭,看到不遠處,白敬亭站在那裡,依然用那樣一副似笑非笑的知禮的表情對他。
元朗一想到他剛剛在帳外偷聽被他看了個乾淨,就覺得臉上有些燒。
一時不知如何回答。
若是回答了,就承認自己在偷聽帳中的閒聊。
若是含糊推了,又顯得不夠爽氣。有膽子聽,沒膽子認?算的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