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二十一章 宗法2
如今的徐梁,身為君主,一舉一動都對天下產生莫大的影響。
因為他放開了對設立祠堂的限制與保護,又相應的降低了門檻,許多大宗族甚至因此分裂而出來許多新的小宗,自立祠堂,玩開枝散葉去了。
一些在當地缺乏底蘊的家族,也能夠藉此機會立了祠堂,開宗續譜。這些人自然也都成了《宗族法》的堅定支持者。
唐太宗行科舉而自得:“天下英雄皆入我彀中。”
徐梁此時才真正感受到,原來“坑”也是能大受歡迎的。
此舉雖不是推恩令,卻勝似推恩令。
在一片稱頌聲中,徐梁的車駕終於緩緩前行,離開了任丘縣這個特產葦蓆的地方。
除了意外地收穫了一批葦蓆之外,徐梁也知道了有人要墾荒白洋淀。
這種墾荒一般被當地官府支援,也是朝廷增加田稅的重要途徑,但既然此地有展第三產業的機會,自然要在政策上有些偏斜。
“開林墾荒與填湖開地都是好的,”徐梁充分肯定了農民的拓展意願,“但是天下生態,不能光有農田,一樣要有湖泊溼地來分水蓄洪。現在為了幾畝好地把湖填了,以後受了災再要改回來就難了。
“大理寺正好考慮一下,如何出臺一部《皇明自然環境保護法》,粗略有三點:可以開山,不可毀林;可以墾荒,不可填湖;可以狩獵,不可令其絕種。”
如今糧食異地供給已經成了必然趨勢,即便四百年後華夏大地人口十數億,主要的產糧區也才五個。以現在大明的人口,即便根據太祖開國時的八百五十萬頃來算,配合外購的糧食,也足夠所有人維生。如果按照萬曆年間的統計,全國耕地在一千一百餘萬頃,那麼更不至於出現餓殍遍野的情形。
關鍵在於歉收、絕收,以及分配不均。
徐梁決定從影響最大的“分配”上下手,對於新開田土也就不甚上心了。如果分配問題不解決,哪怕開再多田地,也會有人餓死。現在這樣還可以讓更多的人進入服務業,讓商品流通更加便捷,加快資本累積。
“陛下,天下承平,人丁日多,沒有足夠的田畝如何養活人口?”
“天下太大了,有得是地方給百姓種地收糧,何必要破壞祖宗留下的青山綠水呢?”徐梁話中有話。
一旁的樑子墦突然想起自己說過的安南、占城之糧,心中一動,暗道:莫非陛下真有外拓進取之心?到時候做個天高皇帝遠的百里侯卻是不錯啊!
“皇帝帶兵南下了,再不動手可就晚了!”一個焦躁的聲音在空蕩的地穴中振起回聲。
“訊息確鑿麼?”另一人問道。
“怎地不確鑿?真人都見過了!只是隔得有點遠,看不清眉眼。”
“我是問帶兵的事,帶的哪支兵?帶了多少?有沒有火炮?這些都查清了?”
“哪裡能打探那麼多!不過有人看到了新二師的旗號。”
“這下麻煩了……”剛才那鎮定的聲音頗有些消沉:“他們打闖王、東虜都兇悍得很,咱們手裡連棒槌都配不齊,怎麼跟他們打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