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寄身邊兒的是一位南洋來的華人商販,此時正在賣力的給大明的考察隊服務。
老家是松江的,因為祖上就下南洋經商,因此族中子弟,無論在哪裡出生,十六歲前在老家啟蒙之後,一旦年長一些,就要下南洋經商。
大明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相當厲害了,比如下南洋,走西口,都是相當出名的。比如大明明的八大奸商之首範永斗的父親,就是自幼離家出手去做生意,闖下偌大的基業。
大明百姓對此也非常習慣,見李寄甚是感慨,忍不住說道,“若國家不強大,族人就會像是他們一樣,只是長得像人,但卻沒有任何人能擁有的尊嚴。這個世界便是這樣,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。這好像是之前陛下說過的一句話。”
李寄厭惡的看著眼前的華商,遠遠的避開,在心裡已經將此人拉黑了。
那華人商販,並不知曉,在他們看來理所應當的事情,卻觸動了眼前這些讀書人的底線。
仍舊自顧說著那些在他們心中關於人的定義。他們認為這些落後的種族,與華夏這種高等文明是不同的,他們並不能成為人。
甚至他們連蠻夷都算不上,起碼蠻夷也是有文化的。
李寄實在是不想聽他這種醜惡的語言,正在尋找藉口離開。他忽然看見了胡鶴上校,正在不遠處靠著船舷擺弄著一把火銃,頓時感覺尋找到了機會,如蒙大赦般說了聲告辭。
快速朝著胡鶴上校跑了過去。
“胡將軍真的好生雅興。”李寄確實有些冒失的上前。
若不是聖人的意志,他胡鶴絕對不會跟這些讀書人打一丁點的交道。不過起碼在軍中上過掃盲班,起碼的禮儀還是懂的,算是勉強的給李寄回了一禮,而自己繼續把玩著手裡的火銃。
大明的火銃進步非常快,如今不論是從射程和準度,都比早些年要進步許多,這讓軍中的宿將們都非常懷念當初戰場上戰火紛飛的日子。
大家都慨嘆,隨著武器的進步,大明反而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了。
打仗也不似之前那麼有激情了,往往是大明的天軍一到,敵人就聞風而降,一點意思都沒有。
“這似乎不是我大明的制式火銃吧。”李寄好奇的問道。
“這是軍部最新研製的火器,尚未列裝,只給軍中老兵們試用,要寫試用報告的。”胡鶴瞄了瞄準,道:“咱們大明的火銃更新換代太快了,我都有些跟不上了。”
李積對於火銃等武器並不是非常感興趣,但是也知道,外界諸如西洋等國對於大明的火銃非常熱衷,即便是花極高的價錢,也希望買一批迴去裝備部隊。
“聽說海洋上有很多的特別大的島嶼,島上都是一些拿著木棍刀叉的野人。”胡鶴說道:“而我大明的武器越來越先進,往往派幾十個人,就能佔據一座島嶼,命令上面所有的野人給我們做事,我朝若是想要汲取營養,何必費力去打蒙古人?這一點,我真的覺得有些難以理解。”
“南洋之地確實島嶼很多,但是若沒有足夠多的礦場,交通也不方便,我們佔據他們有什麼意思?”鄭成功還是個地地道道的紈絝子弟,出身也不俗,一點都不給胡鶴面子。
胡鶴冷冷的看了一眼,這一路上都跟自己不對付的年輕佐貳官,這臭小子一直覬覦自己的指揮權,忍不住呵斥道:“成祖說過,我大明的領土雖然很大,但是卻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。”
鄭成功知道,這幫跟著皇帝陛下打天下的老軍伍,都是那種直腸子,一腦子的軍人榮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