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謝過大人,有機會,我一定歸國照相,是要去京師麼?”說著那華商躬身行禮,掏出一袋子金幣,遞了過去。
那吏員忍不住嘆了口氣,暗罵一聲,這些商人是真有錢,用筆指了指桌子上的警示文。
那警示文中明確表示,抄沒家產,發配三千里苦役的條文。
嚇得那商人趕緊收回去錢袋子。
如今大明的國力昌盛,即便是這些南洋的商旅也怕得很,生怕觸怒大明的法律。
如今可真的是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的時代了。
沒聽說過麼,有人敢跟生人作對,聖人都要發兵幾十萬,打過狼居胥山去。
那吏員見商旅識相的收回錢袋子,這才說道:“現在技術進步很快,估計江南很快也有照相館了,只是這裝置在海上容易損壞,我們沒有攜帶而已。”
“小人明白,小人明白。”在大明,別管你生意做的多大,在官員面前,終究是低了一等。
雖然聖人極力提高商人的地位,但是幾千年來的傳統,依然沒有改變。
幸好聖人是一個注重律法的人,這才保住了大明商人的地位,讓很多江南和南洋的商人,有底氣回國經商。
李寄看著那華人商旅一臉激動的抱著大明護照,心中並不能理解他為何那麼興奮。他如何知道,早些年,沒有一個強悍的大明保護的他們,在外經商有多麼的艱難。
不過當他懷裡有了大明的護照,李寄明顯覺得,再去看他沒有了那麼多厭惡。
顯然,李寄雖然不能接受他的那套狗屁理論,什麼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,什麼落後文明,就活該被欺壓之類的話。
但是對於同是大明子民的人,他還是保佑起碼的尊重的。
對於澳大利亞這片廣闊的土地,後世普遍認為,是英國的庫克船長發現的,不過後世也有各種,是葡萄牙人發現的傳聞。
這種說法並非是空穴來風,對於能夠從地中海跑到南洋的葡萄牙來說,繼續往南跑,發現澳大利也不是難事。
要知道在十六世紀初期,新幾內亞的存在,就已經被人發現了。
然而西方的人口總數和糟糕的醫療水平使他們難以開發罷了。
新幾內亞這座太平洋的島嶼,此時連個港口都沒有,只有數不盡的原始部族,甚至澳大利亞的存在,也是一個充斥著落後無知的土著所在。
從當時世界各國的國力來看,大傢伙還組織著幾百個人的隊伍在海上飄蕩,無論是誰發現了新的大陸,也無法徹底控制他。
這也是徐梁堅信東南亞就在那裡扔著也沒關係的原因。
西方雖然在快速發展著,改變也很大,但是從目前來看,即便是再發展個一二百年,也沒有希望奪取東南亞。
大明的考察隊掛的是黃色的龍旗,名義上屬於探險隊的興致,但對於南洋各國的西洋人來說,卻嚇得不行。
他們知道大明非常強大,屬於不能得罪的型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