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走來,顏義山、楊詡、程天喬、丁三石、伍陸軍、路振宇、楊志遠、智傳柳……
這群前世他只能仰望的存在,現在要與之周旋,其實他比任何人的心理壓力都更加巨大。
因為,在他心中,這群人,也是帶著光環的。
這些人,哪個不是人傑?
特別其中好幾人,都是當時梟雄。
特別是智傳柳,商道教父!
這個可不是綽號,而是共識。
他吳楚之本就不是什麼頂尖的商業天才,只是仗著前世的資訊差和眼界,在這個時空裡與這群大牛們爭鬥。
而此刻,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,讓他著實鬆了一口氣。
是的,從短期的經濟利益上來看,這一點的小小改變,並不影響智傳柳他們從幻想集團中獲取的收益。
但是,從長期來看,他的這一步,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裡,智傳柳再無可能將本是國有企業的幻想集團,變做民營企業。
作為保留事業編制的他不敢掏出那麼多錢來。
這可不是十幾年後,如同楊志遠可以號稱個人找銀行借了幾十億的時代。
而更重要的是,此時的員工持股計劃,還是在工會的指導下,集體表決的年代。
繞不過去的。
當年智傳柳也只能等到國有股縮到一定比例後,才敢將員工制股計劃給私有化。
只要國有股份始終佔據著絕對控股地位,這天就變不了,這幻想就不是世界的,更不是他智傳柳的。
至於分紅權,這個吳楚之倒是覺得很合理。
企業管理層或者說核心員工享有公司的超額利潤收益,本就是天經地義的。
這也是吳楚之認為最應該、最正確的國有產權與經營結果的分配方式。
不僅僅是在國有企業,在民營企業裡面,這也是最合適的。
否則職業經理人憑什麼為你賣命?
靠情懷嗎?
既然選擇了市場經濟,那麼就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來辦事。
總不能說你要講貢獻,拿點工資了事吧?
這樣的做法,讓國有企業到哪兒去找優秀的管理層?
何況,這樣的做法和黑心資本家畫餅有什麼區別?
至於混改?
再過20年都改不明白的,何必費這個神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