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蜀漢之莊稼漢> 第1033章 退兵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1033章 退兵 (3 / 6)

“那陛下那邊……”

“我會親自寫信,勸說陛下退兵。”

以陸遜上大將軍的身份,親自勸說,孫權就算再怎麼不願意,也會慎重考慮。

諸葛瑾有些憂慮地說道:“就怕陛下會因此不快。”

陸遜肅容:“豈能因為陛下不快,而棄國之大義不顧?”

諸葛瑾的嘴唇動了動,想要說什麼,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。

這幾年來,校事府兇焰滔天,就連跟在陛下身邊的丞相顧雍都因為被校事中傷,從而被陛下斥責,差點丟官。

更別說遠在武昌一直不在陛下身邊,隱隱有成為群臣之首的上大將軍(張昭已於去年去世)。

而陸遜偏偏又是忠於國事之人,雖身在外,但常常上書直陳時事。

校事府之弊,更是被陸遜屢屢提起。

特別是這兩年來,就算是諸葛瑾,都已經感覺到了孫權對陸遜的疏遠。

上大將軍名義是總督荊州和揚州豫章等三郡事務,但荊州的大半兵力,都是掌握在駐守西陵的驃騎將軍步騭手中。

就拿這次出兵來說,陸遜與諸葛瑾兩人一齊所領兵力,全部加起來,實際不過三萬。

如果說,這還可以用孫權要平衡吳國兩大集團:江東士族與淮泗集團的勢力來解釋。(步騭屬於淮泗集團)

那麼,這兩年來,孫權送往季漢的親筆信,由先送給陸遜過目徵求意見。

漸漸變成了由校事府直接送往蜀地,就是最明顯的標誌事件。

當然,孫權這樣做,並不說是不信任陸遜,而是遵循自己的政治本能,有意壓制開始全面掌握吳國軍政的江東士族。

陸遜只不過是恰好江東士族的代表而已。

除了政治原因,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經濟原因。

那就是校事府打通了蜀人的門路,可以從蜀地拿到大量孫權急需的物資。

比如說,陸遜這一次緊急送到合肥城下的禦寒衣物,有很多就是蜀地所產的毛料所制。

以前雖說吳國也從蜀國進口大量急需物資,但大部分都是流入荊州軍頭和江東大族手中。

堂堂大吳皇帝,居然只能跟在地方軍頭和大族後面喝湯,這臉面往哪擱?

吃肥了,喝飽了,就忘了大吳皇帝姓什麼是不是?

所以在孫權眼裡,校事府這一次的功勞,那可是非同小可。

至於諸葛瑾這種荊州派代表,在這種時候反而顯得有些尷尬。

畢竟這些年在與蜀地的交易中,荊州豪族可是佔了相當的份額。

就算諸葛瑾再清廉,那也不能斷了家鄉父老的財路不是?

要不然,沒了荊州父老的支援,他諸葛瑾在吳國能多少話語權?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