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就算讓他們拿下襄陽又如何?就算大漢不能走宛城攻取許昌又如何?”
“只要能光明正大拿下幽州,天下產馬之地盡在大漢之手。”
“魏賊擋不住大漢的兵鋒,難道吳人憑著大江就想阻止大漢光復天下?”
右夫人同意左夫人的看法,但見她微微一笑:
“大漢現在沒辦法拿下襄陽,吳人亦是同樣沒有辦法拿下幽州。”
“陸遜此舉,看似高明,實不過是無奈之舉罷了,阿郎何須如此生氣?”
她的目光流轉,緩聲勸道:
“陸遜好歹也是吳國名將,怎麼可能看不到眼下的大勢?”
“他欲有所作為,自然不甘束手待縛,也是人之常情。”
“畢竟這天下的便宜,總不能讓咱們全佔了去。”
聽到兩位夫人的話,馮都護“哦”了一聲,看向二人,問道:
“依兩位細君之意,也是同意我領軍去一趟武關?”
“不僅僅是去一趟武關。”
一直在沉思的左夫人拿起長鞭,點了點宛城的位置:
“魏賊雖說棄守武關,但他們在武關道東南邊,重新修復了草橋關。”
草橋關,就是後世的荊紫關。
公元前304年,此地屬於楚國管轄,楚王派太子荊來鎮守此地,於是此地就取名叫荊子口。
武關屬秦,荊子口屬楚。
當時它們是武關道上秦楚兩國國境線上的最重要關口。
漢時,在荊子口的舊址上,有一座木橋,供往來商旅透過丹水,故而稱此地為草橋關。
武關與草橋關之間,皆是崇山峻嶺,唯有丹水穿越其間,連通兩地。
唐朝前的武關道,大部分路段都是與丹水沖刷而成的河谷重合。
“就算是大漢以後不能從武關走宛城攻取許昌,但亦要做好鉗制襄陽的準備。”
“若不然,大漢自北南下滅魏時,吳國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從襄陽偷襲宛城許昌等地。”
左夫人說著,長鞭重重地點在草橋關的位置。
“啪!”
“所以,大漢想要完全控制武關道,草橋關就必須得拿下來。”
“如此,退,可作為武關的前哨,進,可鉗制南陽諸地。”
“吳人控襄陽,讓大漢不能從宛城攻取許昌,那我們也要讓他們不敢輕易從宛城北上。”
馮都護摸了摸下巴,若有所思地說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