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蜀漢之莊稼漢> 第1432章 埋伏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1432章 埋伏 (2 / 6)

張苞聞言,神色一動。

不過他還是問了一句:

“那西邊呢?”

“在鄴城西邊四十餘里,有小渡口名曰三戶津,百姓多是從那裡渡水,鄴城西市販夫多自三戶津渡漳,販繒帛於幷州。”

“往西六十里,有大渡口名曰梁期津,乃是連線幷州與冀州的要衝,鄴城向太行山麓調兵運糧,皆是從那裡經過。”

張苞大喜,想都沒想:

“傳令,立刻前去梁期津!”

看到漢軍並沒有在對岸逗留,而是繼續向西而去,銅雀臺上觀望的魏軍鬆了一口氣。

“快,再多加點幹糞!”

狼煙越發地粗了,再加上十丈高臺的助力,狼煙數十里外清晰可見。

——

梁期津,作為連通冀州與幷州的咽喉要道之一,曹操平定幷州時,張遼部即由此渡口運兵。

正是看到了此渡口的重要性,曹操曾在此設津尉,駐兵五百,又置烽火臺六座,與鄴城金虎臺相望。

只是待曹操徹底平定北方後,冀州就成了曹魏的大後方,梁期津重要性有所下降,駐兵也有所減少。

待曹叡當政,由於在西邊屢屢失利,不得不抽調後方大量兵力對前線進行補充,梁期津曾一度撤銷津尉。

司馬懿入主河北後,太行山狼煙四起,梁期津的重要性再次凸現。

只是司馬懿終不能與曹操相比。

而此時的魏軍,更不可能與曹操時代的曹軍相比。

面對季漢的強大壓力,河北兵力未免有捉襟見肘之憂。

故而司馬懿雖在梁期津重設駐兵,以助轉運人馬糧草,但人數不過百人,且多是老弱。

由於提前得到了鄴城的狼煙示警,待張苞率軍到達渡口時,這百來人就已經全部退到了對岸。

在退走之前,他們還放了一把火,看樣子是打算把木橋和渡口周圍的大小船隻都毀掉。

不過因為張苞率領的是騎兵,速度很快,駐軍只來得及破壞掉兩岸的吊橋機關,燒掉了一部分橋樑。

看到漢軍騎兵到來,正在破壞對岸橋樑的魏兵頓時就是鬨然逃散。

留給張苞的,是一座兩頭皆被破壞,唯留下中間部分立在河中心的殘破橋樑。

仍在水裡冒著黑煙的渡橋,以及對岸逃遠的魏軍背影,彷彿在嘲笑著張苞來遲一步。

張苞面色有些不善,丈八蛇矛重重刺入焦黑的橋樁,槍尖帶起的木屑裡混著火油的刺鼻味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