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新順1730> 終章 九三年(卅四)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終章 九三年(卅四) (7 / 8)

“均田、東進、墾殖、創造出一個以交換貨幣為目的的農業環境而發展工業,這是道。”

“這個,難道你不認可嗎?認可的話,那便在最終目的上,並無分歧,分歧的只是怎麼走。”

“譬如說,修黃河,都認可改道向北。而分歧在於,是奪大清河,還是奪小清河,亦或者繼續向北走京畿古舊河道的分歧。”

皇子沉吟片刻,低聲道:“兒臣以為,顯學一派的想法,還是有道理的。若是將來科舉改革之後,實學人才,亦多為地主鄉紳,家裡靠的也是地租過活,這要均田改革,實難矣。”

皇帝甚至皇子,大談什麼均田、限田之類的話,其實很正常。

這是傳統的大一統王朝的政治正確,事可以不辦,但話不能不說。…

但凡正常點的傳統王朝,在這種話上,不但可以隨便說而不會被槍斃,甚至是可以直接上奏皇帝。

皇帝最多不辦,或者滴咕幾句什麼小丈夫之論、什麼富民何辜之類的話,可絕對不會因為這些話就把人抓起來槍決——包括說滿清那吊樣的,在限田問題上也只能說“此雖正言,然……”,大順再怎麼樣,也不至於連滿清都不如。

而至於一些真在均田問題上連滿清都不如的政權,實實在在連基本的大一統王朝都算不上,那屬於是政權之屑。王安石,都很可能因為那首《兼併》詩,被掛個“通匪”的罪名給槍斃了。

皇子的意思倒是很明確。

要變法改革,得需要人才、官吏,這就需要讀書人。

而要是識字的讀書人,都是地主鄉紳,靠地租生活的,那還改個屁?

所以他是覺得,顯學派的想法,是可取的。現在確確實實,之前變革的遺產中,留下了一大群不靠地租生活的讀書人,而且處在一種尷尬的地位,本身也有希望被“扶正”的想法,基本的人才不缺。

而朝廷現在手裡又掌握著畝稅之外的財政收入,甚至不收內地那一千來萬白銀,幾乎沒啥影響。

李欗見皇子這麼想,亦不急不惱,反問道:“那麼吾兒之見,是強制均田?還是顏李之贖買?”

皇子不解,反問道:“父皇之前不是做過類似的改革嗎?以強制工業儲蓄的方式,修鐵路,而使得先發諸省的地主轉型……”

聽到這話,李欗哈哈大笑,搖頭道:“你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你以為轉型靠的是修鐵路?”

“那是皮。”

“真正的骨,是松遼以北的土地。是鐵路債券可以優先購買土地。朕是拿松遼以北的土地換的他們轉型,可不是單單靠鐵路。否則你以為這麼容易呢?”

“換句話說,你手裡得有東西,然後才能讓他們轉型。你手裡什麼都沒有,怎麼轉型?”

“無中生有?若是工業這麼簡單,無中生有,建起工業就能得利,問題何至於如此麻煩?”

“你手裡若有工業,可以用工業股份換他們的土地;你手裡若有國有的土地,也可以用這些國有的土地換他們已有的土地。”

“你只看皮,不見骨,以為之前的贖買改革,靠的是無中生有?靠的是工業利瀾代替地租?你可就大錯特錯了,靠的是手裡掌握的國有的土地換的,因為只靠工業那點利瀾根本不夠,而是靠著鐵路把原本不值錢的國有的土地變得值錢,然後交換的。”

“現在的工業,有幾分是你的?你手裡根本沒有東西,怎麼能把別人的東西與人交換呢?”

“比如說,一個大紡織廠。現在若是朝廷的,朝廷拿出其中的四分之一,贖買其土地,自是可以”

“問題是,現在這個大紡織廠並不是你的,你憑什麼拿別人的東西,去贖買土地呢?”…

“無中生有,不是不可以。”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