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發大推更吃香,關鍵就是裝備使用的效費比。
很簡單,單發大推的話,發動機就能跟重型戰鬥機的通用,因此在生產採購,維護保養等方面有著先天優勢。
F16與F35能夠成為世界戰鬥機,全都是利用了這個優勢,即F16使用的是F15的發動機,而F35的發動機也是從F22A的發動機演變而來,因此能夠把決定價格的規模效應發揮到極限。
要知道,在研製先機戰鬥機中,難度最大的就是發動機。
研製一種第四代發動機,至少需要投入幾十億美元,甚至上百億美元的經費。
如果產量就那麼幾百臺,平均分攤下來,只是研製經費就高得嚇人。
要是把產量提高到幾千,甚至上萬臺,那麼平均分攤的研製經費就會低很多,從而大幅度降低採購成本。
拿F16使用的F100與F110來說,其產量都有數萬臺。
用在F/A18上的F404發動機,直接低了一個數量級。
可以說,即便是美國,這個掌握了最先進發動機制造技術的國家,也很難同時開發兩種推力的發動機。
要不然,美國當局也不會強迫海軍接受一種安全係數並不高的單發戰鬥機。
美國都沒有辦法同時搞兩種發動機,華夏呢?
顯然,這個問題更加突出。
其實,這也正是FC31的致命缺陷。
要知道,FC31是典型的雙發中推中型戰鬥機,而華夏軍方其實並沒有規劃中等推力的第四代發動機。
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華夏空軍的重點工程其實是為J20配套研製的S15。
這是一種與F119相當的第四代大推力發動機,也是J20最重要的子系統,同時是研製難度最高的子系統。
因為研製難度實在是太大,研製進度一拖再拖,所以前期服役的J20,採用的是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F,以及與其相當的S10B,這些J20也被稱為初期型號,只是勉強具備了作戰能力。
要等到S15問世,J20才能獲得完備的作戰能力。
嚴格說,配備了S15的J20,才是空軍真正想要的四代重型機。
只是研製S15,就讓華夏感到了巨大的壓力,佔據了大部分的科研資源,哪還有能力去研製一種第四代中推發動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