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最強軍火之王> 第537章 下下之策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537章 下下之策 (2 / 3)

按照洛馬公司提交的報價書,因為幾乎所有裝置都需要重新採購,還得重新培養熟練的技術工人,以及存在的通貨膨脹等因素,如果能在2025年之前完成,400億美元勉強算是夠了,如果拖到2025年之後,那麼每延長一年,重啟生產線的費用就要增加50億,說不定更多。

反正,一句話,要重啟生產線,得先把錢湊夠。

其實,也不能怪洛馬公司貪心。

當初,在完成了F22A的生產之後,洛馬公司就向美國國防部提出,每年只需要投入大約10億美元,就能把生產線保留下來,確保在今後有需要的時候能夠以最小的代價重啟生產線。

按照洛馬公司當時提交的報告,如果停產十年,那麼在十年之後復產的時候,算上期間維持生產線投入的大概150億美元,總花費在250億美元以內,比拆掉生產線再重新組建生產線少了上百億美元。

此外,還有一個好處,就是能夠在十年之內一直為美軍的F22A提供升級改進服務。

可惜,美國國防部沒有采納洛馬公司的提議。

顯然,要湊夠400億美元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關鍵就是,美國國會依然沒有批准讓F22A出口。

雖然日本很想採購F22A,也願意提供一部分的恢復生產線的費用,但是前提是必須讓美國國會解除出口禁令,而且必須讓日本的企業參與後期的生產工作,即需要向日本出售一條生產線。

很明顯,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,特別是出售生產線。

說白了,F22A的市場需求量本來就不大,需要兩條生產線嗎?

按照最樂觀的估計,日本也就採購120架到150架,用來取代F15J,維持現有重型戰鬥機的規模。

至於其他幾個國家,採購量更少,以色列最多40架,韓國最多60架。

印度?

先不說印度需要多少重型戰鬥機,印度買得起多少重型戰鬥機?

別忘了,印度已經有200多架Su30MKI了,而且服役時間才十年左右,遠沒有到退役的時候。

就算為了對抗華夏的J20,印度頂滿天也就購買100架。

也就是說,明確的海外訂單,總共也就300多架。

算上美軍採購的,在復產之後,F22的產量肯定不會超過600架,也許500架出頭。

產量這麼少,一條生產線都喂不飽!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